本報記者 諸葛亞寒《中國青年報》(2014年09月06日01版)
  看到高考改革新方案,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顧明遠最直接的感受是:促進教育公平實現科學選才“又進了一大步”。
  9月4日,醞釀一年多的高考改革新方案終於浮出水面。用北京師範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虞立紅的話來說,這是一次廣集智慧的系統性改革,也是我國推出的教育領域重大改革。
  在顧明遠看來,“新方案做到了促進教育公平和科學選才的結合。”這有效解決了唯分數論和一考定終身的困境,讓高考“指揮棒”更加多樣化,也讓人才培養模式更加多元化。
  “錢鐘書”還能不能被科學地選出來
  改革新方案取消了自主招生聯考或專門培訓,這意味著作為高水平大學探索科學選才重要途徑的“北約”、“華約”、“卓越聯盟”三大自主招生聯考,將成為歷史。
  方案對自主招生推到高考後進行的措施,也引來不少人議論:“錢鐘書數學也考零分,那偏才怪才需要參加高考嗎?”
  “需要!”顧明遠回答。
  在他看來,大眾化教育與科技的發展對人的素質要求產生了變化,自主招生所選拔的“偏才怪才”需要更高水平,“數學、語文、外語是三門基礎,都必須有。”
  近年來,雖有開展自主招生試點的90所高校在人才選拔方面進行了些許探索,但離科學選才尚有差距。因此,不少人發問:“還能不能科學、高效地選出‘錢鐘書’?”
  對此,虞立紅認為,高校面對海量的考核和評價信息,還須依賴現代手段進行科學、高效分析,並對選才進行跟蹤分析,通過不斷總結和完善方案,朝著科學的方向前行。
  她以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綜合評價系統舉例:“考生信息之全面,令人嘆服,比如,包括考生的全國統一考試SAT和ACT成績、中學課程成績、大學先修課程成績、考生的志願服務情況等。”此外,評價工作全部在網上進行,參與評價的教師都需經過嚴格培訓,試評合格後才具有評價資格。根據標準,多個專家背對背評價,很像我國高考的網上評捲。
  “這些公立高校也用規則嚴格地規範著招生行為,其目的已不僅是公平,還在於科學。這種情況下,選才的公平與科學不再相互矛盾,而是協調統一的。”虞立紅說。
  她建議,在今後的自主招生選拔中,高校要將學生特長、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和綜合素質評價等均納入考慮範疇。最好確立以能力為標準的門檻,而不是以學校為資格的門檻,或者創造條件給那些不具有推薦資格中學學生自薦申請的機會,從而實現入學機會的公平。
  突破分分計較,學生需要怎樣的考試評價
  “如果唯分數論再繼續下去,那創新人才就出不來。”顧明遠認為,打破“分分計較”和“三天考試解決一生”是本次改革方案推進科學選才的最大亮點。
  虞立紅提到,高校招生時,錄取依據只有考生的高考分數,高校從志願考生中按高考分數由高到低錄取,從而導致考生“分分必爭”。“為了提高分數,在興趣萌發、憧憬未來的花樣年華,考生不得已用大量時間,反覆地進行應試訓練。也許分數提高了,但代價是磨滅了創新探索,影響了全面發展,這是必須減掉的‘學生負擔’。”
  “沒有興趣就沒有真正的學習,沒有選擇就沒有真正的個性發展。”在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看來,這樣的變化不僅剋服了文理分科的痼疾,促進了學生的差異化學習和個性發展,也實現了高中生對高中課程學習與大學專業學習的雙向對接。
  如何解決“分分必爭”?改革新方案把學生高考成績、學業水平測試和高中綜合素質評價均納入考核和評價範疇,併為有些科目提供了兩次考試機會。
  在顧明遠看來,打破唯分數論和加強選擇權會對中學應試教育有抑製作用,還能推進中小學基礎教育中課程多樣化的改革。虞立紅也認為,在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,升入大學已成為多數學生的選擇時,考試評價必然對基礎教育和學生成長產生深刻影響。
  這讓虞立紅想起了一名出國留學生的經歷。這名學生出國前讀高中時,可以“傲視群雄”,因為自己考試分數高。而到國外留學,便沒有了這種情況。“並不是因為學生考分不高,而是因為學校評價、社會競爭不再以分數為單一標準,很多學生有不同的特長,而特長是他們的競爭力。她不可能在每個方面都超群,必須認真思考自己到底該發展什麼。”虞立紅說。
  如何保證老百姓的公平訴求
  縮小區域間高考錄取率差距、增加農村學生上重點學校人數、減少和規範考試加分……除了探索科學選才的方式方法,本次改革方案還重點推進了教育公平問題。
  顧明遠認為,之所以著力解決公平問題,是因為高考改革除了總體要考慮人口多、發展不均衡等國情問題,還要照顧老百姓最高的公平訴求,“過去中國曆來有‘不怕窮只怕不均’的思想心理,這種心理至今還影響著人們的思想”。
  “其實,取消錄取批次也在解決公平問題。”在顧明遠看來,不分批次不僅解決人們的等級心理,還解決了高校公平競爭問題,“有的學校總體水平不高,但某一學科很好,被放在第二批次就很不公平。”
  雖然國家規範招生行為、公平公正招生的要求不少,但近些年,高校本身有章不循的情況時有發生。
  對此,虞立紅提到,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提出依據高考成績、學業水平考試成績,參考高中綜合素質評價的綜合評價方式,以及未來不分批次錄取,增加高校與學生的雙向選擇等改革,均擴大了考生的選擇權,但同時也對高校規範招生、促進公平提出更高要求。“高校的社會聲譽將直接影響生源質量,成為高校的生命線,維護生命線的行動必然是主動的。”
  著力推進教育公平,但教育科學性要逐步解決。顧明遠坦言,新方案是建立在力求“平衡”和“利多弊少”的基礎上,無法達到“絕對好”。“學業成績怎麼考?綜合素質怎麼評?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。”
  在虞立紅看來,新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明確了前進的方向,抓住了考試招生的關鍵環節,舉措具體明晰,將帶給高校招生一系列新變化,任重而道遠,“高校推進改革需要更新觀念,需要智慧與魄力,更需要嚴謹和整體設計,但我相信明天會更好”。
  本報北京9月5日電  (原標題:向教育公平科學選才“又進了一大步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t77ttun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